探索新国学教育 用经典浸润现代少年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 许凤英
摘要: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在多年开展经典诵读的基础上探索新国学教育。新国学教育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汇古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节拍同步;新国学教育课程服务于学校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仁智少年;在实施上,新国学教育强调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实践体验中促进品行发展。
关键词:新国学;国学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习”学习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于2001年启动国学经典诵读工程,15年来,学校在国学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由笔者主编的《少儿国学读本》丛书及我校独创的“浸习式”小学国学课程体系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我校国学经典教育实验开始进入新的阶段——探索新国学,培养仁智少年。
一、新国学以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础,与时代节拍同步
一说起国学,人们容易想到《三字经》《论语》,想到“仁义礼智信忠恕孝”等道德伦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现代世界和大众认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脱节,传统国学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1]因此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要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汇古今,凝练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国学,在继承与创新、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当代之间实现平衡与贯通。[2-3]我校也敏锐地注意到这一发展趋势,立意在实践中不仅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记诵古诗文,而且不断拓展延伸,把握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脉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对国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和补充,让传统与现代对接,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
1.以传统美德滋养少年品行
传统美德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有些正是当今社会所稀缺的。例如,很多人生活已经很富裕,但是碰到货车侧翻,不仅不会去帮忙捡拾散落的货品,反而去哄抢,早已没有了古时“助人为乐”“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我校用传统美德滋养少年品行,主要做法有:让学生学习《弟子规》,引导学生明白从生活规范到社会准则的重要性,为将来走上社会做“文明”“守法”公民做铺垫;学习《论语》时,侧重感悟关于“君子”的句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引导学生做“诚信”的君子、“友善”的君子、“正义”的君子。
2.赋予传统伦理道德新的内涵
新国学倡导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不是简单地把不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删除,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与判断,或赋予新的解释。以“忠”“孝”为例,封建时代的“忠”是忠君,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现在是指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封建时代讲 “孝”包含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甚至“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我们现在讲“孝”,是强调珍重生命、完善自我、感恩父母及敬养双亲,引导学生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
3.让自由平等思想融入传统文化学习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渗透着等级观念。因此,新国学教育亟需补充传统国学中缺失的自由、平等价值观念。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带头践行“平等”理念,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引导学生批判性分析“分尊卑,辨贵贱”的封建等级秩序;再次,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的人文情怀,比如庄子的逍遥,陶渊明的悠然,李白的浪漫,以及众多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的闲适;此外,我们还让学生了解追求自由、平等的典型故事,引导学生从小就树立自由观、平等观。有了这些系统的教育,学生们学会了尊重,懂得去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二、将新国学教育嵌入课程体系,培养仁智少年
1.基于学校育人理念,明确新国学课程的“知情意行”目标
我校地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林立的地域,人文资源丰富。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期望孩子们不仅有民族文化的积淀,而且有国际的视野。结合学校传统及学生、家长的需求,我们于“十三五”期间将秉承“仁智兼修,海纳百川”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仁智少年,希望学生既有传统的仁爱品德,又有现代的智慧,既胸怀祖国,又放眼世界。我们将新国学课程作为必修的核心课程,各年级每周安排1-2节新国学课程,从知识、能力、情意和行动四方面确立了新国学课程目标。比如,情意目标——感悟祖国优秀文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对新国学有熟悉感、亲切感、认同感,感受名家的智慧与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行动目标——用新国学中蕴含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2.倡导“浸习式”学习,实现新国学与学科课程和主题活动的多元整合
此外,教师们还发扬“浸习式”学习的优势,有意识地将新国学渗透、整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科整合与综合性实践,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新国学内容,在各种主题活动中融入新国学元素,形成新国学教育的关联大课程。例如:在美术课学习国画,为古诗古文配画,音乐教学时用歌舞、小品、快板等艺术形式演绎古诗文,使精深的新国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学校举办的“与新国学同行,让书香伴我成长”读书节、“经典浸润心灵,艺术燃亮生命”人文艺术节、“太极与阳光体锻”体育节等,把新国学教育与主题活动融为一体。
目前,学校已经积累了一批优秀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案例,学生发展也呈现了十分喜人的发展态势。我们曾经对毕业于我校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00%的学生认为新国学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90%以上的孩子认为新国学让其更加懂得如何为人处世。我校毕业生对口直升的广州市47中汇景实验学校是一所优质中学,该校老师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的孩子勇于担当,机敏好学,既乐于探究,又善于合作。
三、创新新国学学习方式,让学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新国学的新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学习方式上,只有学习方式更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才能有效促进仁智少年的培养。我校新国学教育不是简单的诵读、记忆,而是倡导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形成对新国学的独到认识
我校在新国学教育中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
其一,协商确定学习内容,即学习内容不是由教师单方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参与确定的;对同一主题单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节奏由学生自主安排。比如,五年级兰老师在主持“勤学”主题学习时,不同小组自主选择了不同的任务。有的小组致力于翻译和理解《锲而不舍》这篇文言文;有的小组选择查找作者荀子的生平资料,给同学们讲述荀子的故事;有的小组确定拓展介绍“勤学名人”司马光、李白;有的小组把各种关于勤学的名言格言汇总,带同学们温习。
其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在学习中创设开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强调让学生独立解读、尽情表达。学生只要讲得清楚、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我们发现,由于教师经常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学生的解读越来越活跃,也很多元、独特。
2.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
新国学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人、塑造人和改变人。诵读、理解不是新国学的目的,培养仁智少年才是新国学教育的主旨。所以,我校在新国学教育中特别强调实践中的体验,将知情意性紧密结合起来。除了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有心人、用心体验之外,学校还开展多样化主题活动,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最典型的活动是家国情怀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我是中国人”的演讲、爱国诗篇朗诵、“榜样三级跳”比赛。以“榜样三级跳”比赛为例,学生们先“找榜样”,认识范仲淹、岳飞、韩愈、鲁迅、杨绛等名家和现代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模范;再通过一系列“学榜样”行动,争做 “仁智少年”;最后自己“当榜样”,向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活动持续深入,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从2016春季学期起,我们还策划学生“行万里路”体验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到西安、南京等地体验中国文化,传承中国精神。
3.以评促学,让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成长
学校通过建立多元多维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新国学促我成长”档案袋和“比赛反馈”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人人参与,互评互学,不断提高。新国学教育的探索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大力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秀中华文化的浸润中,成长为既有传统儒雅气质,又有现代精神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何志鹏.新国学:中华文化的时代表达[J].江西社会科学,2013,(4):234-241.
[2]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上)[J].社会科学战线,2005,(1):87-113.
[3]方克立.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J].高校理论战线,2008,(8):25-31.
(该论文2016年8月发表于《中小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