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文言文,行在弟子规 ——高中“古文读诵小组”之经验与收获

梁毓翰 发布时间: 2023-4-19 15:23:24 【字体:

学在文言文,行在弟子规

——高中“古文读诵小组”之经验与收获

 

广东省海丰县红城中学  梁毓翰

摘要:“学在文言文,行在弟子规”为古文读诵小组的学习方式与经验总结。其宗旨:注重学文与力行,融合读诵文言文与落实《弟子规》。《弟子规》为生活规范的教材;《古文读本》为朗读背诵的教材。三年尝试效果显著:学生启发了感恩父母的孝心,增强了改过迁善的力量,树立了效法圣贤的志向。

关键词:文言文 弟子规 读诵 落实

 

“学在文言文,行在弟子规”为笔者引导的高中“古文读诵小组”的学习方式与经验总结。是传统教育理念于现今时期结合校本情况所作的一次尝试,三年成果显示品学兼重,德才并进是亘古至今行之有效的教育之道。

“学在文言文”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外学习传统时,侧重要求学生加强文言文之读诵。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人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功用。“行在弟子规”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外学习传统时,注重遵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道德,涵养孝顺恭敬善良仁爱心地,塑造谨严诚信谦恭节俭品格。把口诵目视之文化典籍真正转化为自身之行为乃至内化为气质。

文化不仅仅只是典章书籍、艺术物品,更是通过学习内化存心,转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实现整个人言行举止乃至道德气质的转变与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何以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因为她能给真正学习的人带来变化实现转化,她契合人性本善遵循人生规律,教化,感化,内化,最终实现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优化,她使人心柔软化,她使意志坚定化,她使道德纯洁化,她使行为更具礼的儒雅,她使人心充满感恩的和悦,她使灵魂流露忏悔的真诚。

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亘古不灭千年不衰。在每一个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因为中华文化直指人心契合人性,有着人类共有之终极关怀与普世价值,她根植于本善之人性,她焕发仁爱之温暖,她散发道德之光辉。

“古文读诵小组”自2012年5月成立,组员由刚开始的7位发展至30多位。“古文读诵小组”以课外学习小组社团活动的形式组织,以自愿为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每周集中一次集体学习,学习形式多样:或由笔者讲授,或集体探讨,或观看视频,或听写课程。以每周一节课的集体学习为点,带动学生每日在家的自觉学习。

一、宗旨与依据

(一)理念依据

传统文化之学习离不开文言文,文言文典雅精工,简明扼要,承载着传统文化儒释道之思想,记录吾族吾祖之人生智慧生活经验,文质兼美尽善尽美,实为思想性艺术性融合之结晶,读诵之则齿颊留香足以提升文化素养,玩味之则意味无穷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力行之则濡养身心收获幸福快乐。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己见,昧理真。”(《弟子规》)古人学习重视力行与学文并进,犹如鸟之双翅车之两轮,偏之则双损,合之则共美。德行学问需齐头并进,品格技艺需共臻同美,不可偏废不可疏忽。忽略力行而侧重于学文者,极易养成浮华不实的习气,变得傲慢轻视他人,不切实际专务空谈。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奢最为典型。忽略学文而侧重于力行者,犹如无头苍蝇,乱冲乱撞不辨东西一味蛮干,自以为是误以为真,这是源于缺乏经典的指导与义理之深入。

释净空教授曾把文言文与恭敬心比喻为两把钥匙:“四库、三藏,‘藏’跟‘库’意思是一样的;藏、库各有一把钥匙,就像保险柜的钥匙一样,你拿到这两把钥匙,这个宝藏你能得到,可以受用。拿不到这两把钥匙,这个仓库之门是锁着的,你得不到受用。这两把钥匙是什麽?第一把是文言文。我曾经劝过大家,一定要用一年的时间背五十篇古文。可以在《古文观止》或在台湾往年出版的《古今文选》里选五十篇古文。若能背诵、讲解,那这把钥匙你拿到了,你就有能力阅读《四库全书》,没有文字障碍。这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能读、能背、能讲一百篇古文,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我收藏的书,有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你们看看小学生的作文,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要说写, 看都看不懂。小学生怎能写得出这样好的文章?读!熟读五十篇,熟读一百篇,他就能写。第二把钥匙是什麽?真诚恭敬,这把钥匙比前面难,这是诚敬的功夫。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真诚恭敬,实在讲就是‘净业三福’所讲的‘孝亲尊师’。这把钥匙你得到就能够契入境界,没有这把钥匙,你所学的是文字、是表面。表面那一层你没有问题,要想契入境界,你的功夫还有待提高。《弟子规》你们都念过,懂了没有?做到没有?真正懂得其中的意思,了解它的精神义趣,完全落实在家中是真正的孝子,落实在学校是好学生。这是第二把钥匙。”1]

鉴于德行学问二者不可偏废,力行学文二者不可忽略,“古文读诵小组”自成立伊始即确立宗旨:注重学文与力行,融合读诵文言文与落实《弟子规》。使之如河之两岸平行延伸,车之双轮并驾齐驱。“古文读诵小组”一方面读诵文言文,以期扎学文的根,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真实提升德行,化书本教导为生活规范,化片言只语为言行举止。《弟子规》为中华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之集大成,不仅不是古代文化之糟粕,且是民族文化之精华,是圣贤教诲是圣贤智慧是祖宗经验。读诵文言文拿到第一把钥匙,打通阅读古文典籍的关卡;落实《弟子规》,学会孝亲尊师,养成恭敬仁爱之心,拿到第二把钥匙。扎稳德行的根基,学习才不致南辕北辙,竹篮打水一场空;扎稳文言文的根基,深入博大精深的古文典籍才具备条件。

(二)学法依据

“学文言文要从哪里下手?从背下手。你能够背五十篇文言文,就可以读文言文;你可以背一百篇文言文,就可以写文言文。……再有,五十篇文言文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背下来,不然五十篇文言文背五十年,效果就不好。”2]

“文言文的学习秘诀在于熟读与背诵,尤其年级越小越容易掌握。这个工具要是拿到了,就掌握了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几千年古圣贤智慧经验的累积,都供你作参考了,这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作为中国人,不能读懂自己祖先的文字,就不能承继中国四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即使英文学得再好,也枉为炎黄子孙。学文言文要从背古文下手,举例来说,如能背诵50篇《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就有能力阅读古文,如果能背诵100篇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文言文是简要详明的文字,人的言语修养经由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获得很好的提高。”3]

二、教材与方法

“学在文言文,行在弟子规”是“古文读诵小组”的学习理念,遵依学文与力行双轨并进,德行与学问并驾齐驱的宗旨。因此,《弟子规》成为学生必须落实的行为规范,朗读背诵文言文是学生每日的常规课程。

(一)《弟子规》——生活的规范

《弟子规》一书很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先生做作,后经清朝贾存仁先生修订所成,共1080个字,细分7大章节: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这七个部分则源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一句教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依据《论语》中的教诲为纲,参照其他儒家经典(如《礼记》)为目而编成。

《弟子规易解》一书把《弟子规》分为34小节,每节原文下面展开对原文句子的简易讲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依据该书,与学生一道每周共同落实一小节。每周所落实的小节每日读诵三遍,均衡分布在一日中,以起到时时提醒处处不忘的目的,简易讲解的读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典,力求落实在生活。35周完整落实一遍,为求根基扎实,三年时间,“古文读诵小组”落实了两遍。三年的效果亦证明:这种化整为零注重落实的方法对规范身心培养良好习惯产生巨大作用(详见本文第三部分)。

如今市面流通较广的是《弟子规图说》(中国华侨出版社),该书大致以四小句12字为顺序展开解释,更为详尽,值得推荐。

为了让学生对《弟子规》有更深的认识,笔者还提供文化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以达到坚定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现代文书籍:《如何开创幸福人生》《细读弟子规》《弟子规四十讲》(上述三书为世界知识出版社)《母慈子孝》《为你自己读书Ⅱ》《福田心耕》(上述三书为中国华侨出版社)。古文书籍:《德育古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德育课本》(中国华侨出版社)。

同时笔者又尝试编辑校本教材以期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养成丰厚语文素养。这些校本教材具体目录为:《启迪心灵的故事,发人深省的行谊》、《历史感应统纪语译节录》、《珍惜生命,请勿杀子堕胎》、《群书治要360》、《至圣先师孔子》、《百善孝为先》、《和谐社会媒体有责》、《伤身败德折寿的根本症解》、《幸福成功的根基》《和平倫理与非暴力》《金融危机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婚礼的传统意义》《汉字的妙用和文言文的重要性》等。

(二)《古文读本》——读诵的范本

1、篇幅适中注重立德的读本特色。《古文读本》为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所编,里面遴选近两百篇精美古文,该读本的特点在参考《古文观止》《古今文选》等书的基础上选编,既保留传统文质兼美的古文,又突出修身养性行道立德的目的。篇幅更适中,短者仅有一百多字,更易于为功课繁重的高中学生所接受。语言精美实为古文典范自不庸言,篇目中多侧重古人高风亮节真挚性情及为人处世之道安身立命之学,高中学生读诵时潜消默化,自然受古人嘉言懿行所感染,日化粗顽,月消鄙吝,指日可待。

更为振奋人心的是,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首席讲师——蔡礼旭老师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为期一周年,分七十二次讲授《古文读本》一书中七十二篇古文。该课程不仅于网络可直接搜索,且世界知识出版社整理为《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代代出圣贤的教育智慧》、《孝悌忠信:凝聚中华正能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书出版。笔者又把这一系列书籍提供学生阅读,以深化学生对古文篇目丰厚意味的理解。

2、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读诵方法。读书贵诵读,“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我们传统文化学习久远且有效的方法。参照古人学习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每日读诵15遍,一周累计105遍。篇幅短者一周一篇,篇幅中等两周一篇,篇幅大者三周四周一篇。三年的时间里古文读诵小组完成了《古文读本》一书七八成的篇目。

读诵过程即是在反复落实《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在“心眼口”中,笔者着重向学生强调“心到”为最要。如何才能确保“心到”呢?参照文人教诲,笔者向学生强调“用耳听”“耳朵务必听住”的重要性。人走神与否关键在耳朵是否凝神谛听。笔者要求学生耳朵务必听住自己读书的声音,以此加强记忆,收摄心神,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智力因素高低的主要指标在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以耳朵听使心神集中这种方法一举二得,既加强了注意力又提升了记忆力,同时又间接促进了理解力的提升。方法虽简单,功效不可低估,真切实验者自能体会个中好处妙不可言。长期参与古文读诵的同学都明显感觉到:少了心浮气躁的火气,多了气定神闲的清凉。内心宁静了,做事和缓了。高考前的最后几天,高三年纪异常躁动与兴奋,情绪波动心潮澎湃,古文读诵小组的同学冷静内敛,精神专一,平和安定。这与三年来日复一日读诵古文是密不可分的。

三、收获与成果

笔者与古文读诵小组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学习过程中的艰辛早已烟消云散,因为读诵已经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因为读圣贤书修身养性成为了生活需要。这三年有感动有快乐;有充实精神有平和心境;有“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高远志向有“孝亲尊师承先启后”的弘毅精神。读圣贤书,立志修身,改过报恩。怀宏大之志,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始;立不朽功勋,从忠孝友悌修身齐家来。落实《弟子规》,从孝悌迈步,步步踏上圣贤之道;读诵文言文,自语言积累,文文承传祖宗智慧。

概言之,三年读诵文言文落实《弟子规》,学生对父母先祖生起强烈感恩心,懂得以经典的教诲观照自身,善于反省自身过失,从而改过迁善“日日新又日新”。浮躁日减平静日增,分析问题深刻。比过往冷静镇定,心量逐渐扩大,自私自利心日趋淡化,更懂得为他人着想更善于体恤他人。心境越发善良,心地越发柔软。懂得运用智慧做出正确抉择,做事变得有条理,生活习惯逐步严谨有规律,爱物惜物使之整齐洁净。志向远大,意志力执行力大幅度提升。特别在高三这一年,经受住学业考验摆脱内心困惑,心志成熟稳重,气度详缓宏大。担当能力增强了,得失心患失患得心淡化了,孝顺恭敬心明显提升了深化了。

(一)效法圣贤。

古文读诵小组同学明白“读书志在圣贤”,“慕贤当慕其心”,在学习圣贤教诲读诵古人典籍时,勉励自己立道义之心行圣贤之道。

周俊辰同学在清明节时写道:奶奶说,我们的祖辈都是在劳作,生活中勤勤恳恳,实实在在的。虽然生活艰难,但都是乐观地年对生活,对邻里都是以真诚心与之交往。勤恳朴实是他们的生活写照,乐观不畏艰辛是他们留给我们子孙的处世精神。无尽的恩情在他们挥洒的汗水里,在他们挥刀砍柴割草的艰苦中,在他们一天天的背扛肩挑的辛劳中,在他们保家卫国的英勇中,在他们养育儿女无私付出的岁月里。无量的恩德,让今天碌碌无为的我感到羞愧,冥冥在上的祖辈们以他们一生的实践给我做榜样,为我们子孙积阴德。我所要做的就是常思他们的深厚绵长恩德,以力行志,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尽此一生,努力继往圣之绝学,将中华亿万祖辈所传承之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之光,在世界发扬光大。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吴超智同学在2014年的一天晚上梦见了“非礼”之事,他效仿圣贤努力改过。他在心得中写道:第二天吃完早餐,突然想起老师说过古代有位大德梦中偷摘他人李子,醒后反省,认为是自己义理心未明,贪婪心未除,因此惩戒自己三天不吃饭。同学伟才曾问我“不吃饭,不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吗?”我认为德行上的污点比身体上的饥饿更令父母担忧令父母蒙羞,要从这细节上去除毛病,况吾辈未遇大灾,了凡先生说“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当作贫窭想。”不吃几顿有何伤身体?于是那天决定一天不吃,以此悔过自己梦中出现非礼。到中午的时候觉得肚子空空,但不太难受,反而精神很集中,甚至那天还做了一百多个俯卧撑。少食少言真的很清静,一整天没什么杂念,尽管到晚自修时很饿,但精神十分集中。回到宿舍上床静坐后就睡了,也没想会梦见什么,只希望别梦见包子或盒饭。而那天晚上,我竟梦见孔老夫子,我在一个类似汉学院的学校学习,这是我最意想不到的 。第二天也起得很早,但心跳非常快,可能是为了维持能量而加快代谢吧。我稍稍能体会一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之乐——清静之乐。

这位同学以古人梦中偷李三日不食的谨严修身行为要求自己,以一日饿肚子来悔过,并从中体会清静之乐。就其励志勤苦看,他懂得效法圣贤并以此自励,好学精神值得敬佩,坦诚面对毛病勇于改过之心,真挚感人。

(二)懂得感恩。

体认父母恩德,生起孝敬感恩之心,是这些同学的共同特点。彭丽敏同学在心得中写道:孝道对我的影响尤其重大。以前遇到什么事我总会生闷气,对父母也一样,当某件事不如我意,我常会对父母板着脸,如今的我气量变大了,懂得去包容,去为对方思考,笑容也变多了,我的改变最大的事是:以前很少陪父母,可那时学业并不繁重,而现在学习负担变重的我总会抽时间陪父母,聊一聊每天学校发生的事,让他们安心,每天我都会帮妈妈按摩后再让妈妈入睡,虽然这些只是很小的事情,但因为学习了《弟子规》,我对父母更有恭敬心,事事都会想着父母,牵挂着父母。我常常在做一件事,就会想到《弟子规》里的内容,比如我手头忙着事情,父母一叫我,我就会想起“父母呼,应勿缓。”然后放下手上的事情去帮妈妈;看到书桌上东西乱摆就会想起“几案洁,笔砚正”,然后赶紧收拾。好多好多方面都因《弟子规》而改变,我因《弟子规》而进步是潜移默化的,她无形中影响我很多。

沈凯欣同学在心得中动情写道:有时,与爸妈近距离相处,我总会心疼。因为爸妈头上已多了白发,我们不曾想起,在爸妈年轻时,他们也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在我们逐渐长大时,时间却无情地夺走了他们的年轻。也可以说,我们的年轻建立在父母的年老之上。我们之所以年轻,是因为我们从父母那里夺来了年轻,却不曾知道被夺走青春的爸妈正在一天天老去。曾在《语文周报》上看到几位患老年痴呆症的父母对子女所付出的爱丝毫不因痴呆而减少。“他们纵然忘了全世界却不曾忘记爱你!”父母这样忘记全世界地爱我们,我们又怎能不报答他们?怎能弃他们于不顾呢?我们一样可以像他们那样,忘记全世界般的爱他们!在妈妈绣过的十字绣中有这样一幅——《家》,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是我们停靠的港湾,我会一直爱着爸妈 ,像他们爱我那样!他们头上的黑发在我们头上得以延续。所谓“人子之身,父母之分身也。”我们可以远离世界而存在,却不能离开父母而生存!父母是我们最值得爱的人!

这种对父母的感恩是多么的深厚与真挚,这种报恩又是多么切实而纯净。这不就是对一味重智重识的应试教育最有力的校正与补救吗?我们不都渴望培养出这样乃至更优秀的学生吗?这样的教育不是感人至深益人至远利人至广吗?

(三)勇于改过。

每周落实《弟子规》一小节,三年(两周年)共完成《弟子规》的落实两遍。天天熏习《弟子规》,日日读诵文言文,知非改过具有成效。因为心中有了道德的标准,常起反省之思,坚定改过之力。

庄慧慧同学因学习传统文化发生重大改变。“以前的我,每次烦躁,都会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摔掉,对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大吼大叫,然后自己又后悔得大哭。每次都后悔,总是冲动爱发脾气,根本连自己都控制不了。学习传统文化后,每次心烦就把圣贤书拿出来翻翻,或许只有书才能让我平静下来。”

在落实完两遍《弟子规》后,庄慧慧同学如此总结自己的转变:“我逐渐转变自己浮躁不安的心,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身上的缺点,确实比第一遍的感受深。自己可以明白《弟子规》里所教导的为人处世的深意,也找到改掉自己习气毛病的方法。每天的读诵反省,让自己的过失不断减少,让自己的心变得清静。在这段时间的学习里,我发现自己一旦出现不好的念头,心里就会跑出《弟子规》的经文,有时是老师讲过的话,最后那虚荣、傲慢以及坏脾气就会慢慢消退,就不会有那些烦杂的念头。我可以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行,也可以控制自己烦躁的心情,虽然并没有控制得十分到位,但至少自己不会轻易冲撞到别人,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鲁莽了。”

彭丽敏同学这样描述她自己学习《弟子规》的变化:“我从以前的一度自卑到现在的逐渐自信,我从之前对事情的偏执到现在的包容,从之前的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到现在的兼顾他人的感受,从以前的埋怨到现在的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说真的,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的转变真的很大,我很庆幸自己能加入到这个小组并认识那么多道理,要不,我的整个高中就会倍加艰难。”

“学在文言文,行在弟子规”——三年古文读诵小组的尝试不仅直接有益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培养,人文素养的慢慢提升,更对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规范言行培养道德塑造品格。这样的一个学习小组:注重孝德,谦恭有礼,稳重内敛,刚毅坚定,平和宁静;这样的一个社团组织:抵制诱惑,效法圣贤,向往传统,力行文化,修身养性;这样的一个课外活动:没有教室,没有围墙,出于好学,源自善心,勇于担当。

“小时候,读书是为了摆脱贫穷,让自己逃离卑微的家庭;少年时,读书时为了排遣无聊的光阴;而现在的我已成年,我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未来,还有苦命母亲由衷的希望。因此,读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刚进入高三,繁重的功课几乎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我便打算暂时先把学习传统文化的事放下,等到高考后再重新拾起。但是,在放下的那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发现我无时不刻不在想着古文背诵,有时心里实在太难受了,便拿出古文诵读几遍。甚至于,我连晚上睡觉都会突然醒来,想起我还没读古文。那是一段很煎熬的日子,心里总觉得失去了什么,于是我便又重拾那一分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其实,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是一种负担,她让我在高三这段令人烦躁的时光里安定自己的心,在我迷惘时为我指明正确之路。就我而言,传统文化再适合我不过了,当我烦躁不安时,怒火便止不住的往外冒,这是我从小就养成的坏脾气,传统文化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在我将要犯错时及时制止,让我保持清醒。我将会永远珍惜学习传统文化的缘分。”(曾碧青同学之心得)

作为一位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心得,您会有何感想?育人之路,艰辛与甘甜同在,但艰辛是短暂的。而看到学子健康充实成长,心中的甘甜无与伦比。有什么比教育人好德向善更重要呢?有什么比承传传统文化更为当务之急呢?又有什么比“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仁以为己任”更值得毕生追求死而后已呢?此之为古文读诵小组“学在文言文,行在弟子规”的事与思,历程与收获,实践与感悟,感动与激励……

是什么驱使笔者拿起笔写下三年总结?是什么让笔者有非写不可的决心?是近三年真实的教学历程真实的体会真实的成果,让笔者乐于不揣简陋野人献曝。以此自珍之敝帚就教于方家,文理虽浅,效果虽薄,但一切出于真实,愿以此给同行以微薄之借鉴或作前行之阶石。

 

 

                   参考文献

1]释净空.学佛学儒的两把钥匙[EB/OL]. http://www.amtb.cn/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26&web_choice=1

2]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17

3]刘余莉.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154

 

广东省海丰县红城中学  梁毓翰   电话:13421550956

 

 


访问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