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探究 ——兼谈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和传承

李俊玲 发布时间: Apr 19, 2023 3:22:13 PM 【字体: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探究

——兼谈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和传承

 

广东肇庆中学  李俊玲


     摘要:本文从高中阶段开设先秦诸子选读弘扬国学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对教材研读的前提下,讨论了教学的难点和避免的误区,并结合具体教学经历,提出了应对的教学策略,即注重专题性教学、合作学习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先秦诸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国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 国学 专题教学 合作学习 平台交流

 

 

 

   一、高中阶段开设先秦诸子选读弘扬国学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这样一个任重道远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先秦诸子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滋润学生性情,在精神层面赋予传承国学的义务。

高中是一个学生精神心灵健康圆满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粮,在学生的作文、周记中,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精神疲软等心灵疾患时有发生,展现了人文精神的缺失。所以,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诸子散文选读展现了中华民族思想的精华,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应该成为每一代人成长的支柱,尤其是90后。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为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一,所选材料采自《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这七部经典。先秦诸子活跃于春秋战国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历史舞台上,其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组织皆有根本的改变,社会迅速剧烈的变化孕育了伟大的思想者。诸子百家争鸣,他们的散文以其思想的深邃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中天教授说“学者有传播传承文化的义务。其中国学的复兴是关键。”

    二、教学难点及避免误区

教材选取了先秦诸子散文一些重要的篇章,分为七个单元,组成系列专题。这些专题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生智慧,是各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现实启发意义。如何利用好这些专题完成“课标”所规定的目标,是摆在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1 教师面临的难题——课时紧。

一个模块36个课时,扣除测试讲评时间外,最多只有30个课时用于文本教学。以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为例,该书共七个单元,涉及《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每单元平均只有四课时,课时的不足很容易导致教师为赶进度而蜻蜓点水,或拘泥于文言文的字词句的讲解,或因先秦诸子散文思想性强,就把该课程上成思想政治课。从而失去了选修课开设的初衷。

    2 教学需避免的两个误区

    2.1不能等同于必修阶段的古文去教学,而过分强化文言知识的基础训练。

《先秦诸子选读》思想性非常强,艺术特点鲜明。教学中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要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我们不能因为先秦散文是文言文,就把它等同于必修阶段的古文去教学,而过分强化文言知识的基础训练。正如钱穆先生说,意谓解《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1]对文言知识,可充分放手,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图书馆、互联网等独立解决或合作解决,促使学生巩固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教师只需对难点作适当点拨。

   2. 2我们不能因为先秦诸子散文思想性强,就把该课程上成思想政治课。

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梳理探究,并结合实际研讨都是必要的,但语文选修课仍然是语文课,重点要放在“读”和“研”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与接受人文教化者不可偏废。我们也不能因为“先秦诸子选读”是选修课而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随意、教学评价淡化,对学生缺少具体要求,教学形式过于自由,把该课当作了课外活动课。教学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选修课的教学是个新课题,也是个难题,怎样教和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前进,创新发展。

    三、教学策略

    3. 1专题探究学习

选修课教学是以必修课为基础的教学,要求应当更高一些。学生在必修课程以及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先秦诸子散文,但那是零星点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都是专题学习,而选修课程的教科书也大都是一种专题式结构。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 “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应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2]《先秦诸子选读》是专题课程,是对先秦诸子散文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先秦诸子选读》选用的是儒道、墨、法四家散文中重要的篇章,每个单元即为每家思想文化专题。我们可以根据单元内选文内容,还可自主组织新的学习专题。

教师课前要对先秦思想有深入的了解,可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钱穆先生《论语新解》,林语堂先生的《国学拾遗》,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易中天先生《我读先秦诸子一二三》等,以便对诸子思想有整体宏观的认识和细致的深入。

教材并不一定全部教完、学完。在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的前提下,教师需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笔者在进行教学时 着眼于深化学生的人文知识,选择对中国文化具有根本影响力儒道思想,《论语》《孟子》《荀子》《庄子》《老子》等单元做重点讲解,每单元平均用时可达8课时,基本上可以保证教学需要。

笔者带领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先秦哲学思想体系。做法是寻应课本分专题探究学习,主要从儒家和道家展开讲述,在其它专题也如此“孟子论义”“《老子》中的矛盾观”“《庄子》中的逍遥”用简洁的寓言提纲挈领,以课本单元为网络建立立体的哲学思想体系,以便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某方面思想内涵,体会其精髓,也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张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论语单元教学中,立足点是孔子是一个慈祥,有个性的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仁”,从“仁”的学说推及可以理解孔子的所有思想,对于个人仁代表着人性发展到理想的圆满;对于社会,代表着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1]孔子是一个实证主义者,孔子最关心的是人,他是一个慈祥,有着高尚人格的教育家。在《当仁,不让于师》中孔子与学生的真挚感情,也是“仁”的重要体现。孔子不顾麻风的传染,从窗户口握住学生伯牛的手失声地说着,死亡,这是命运啊,这么好的人也得了这样的病,这么好的人得了这么重的病。将孔子的仁者仁心为核心学生在理解这一部分时对于孔子的认识会更深刻。

    3. 2 合作学习促进人文思想传播

    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挖掘选修课程的价值,培养学生国学素养。合作学习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从而令学生更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选修课程中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在合作小组中,各成员对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探讨,形成共识,将各自提炼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注意思考中的差异,针对少数学生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修正。

    每次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本组的合作探究成果。这样可以关注到群体的认知能力,同时促进所有的学习小组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例如先秦诸子散文是各家及其成员思想的表现,充满了卓绝的智慧,他们都关注和思考着现实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认识并为解决问题开出了方子。诸子思想有些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如老庄的消极无为、顺应天命,教学中也应予以重视,可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让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辨清真相,消除负面影响。

注重道德与伦理教育。孔子针对现实社会秩序的紊乱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建立“仁”的学说,在人文精神上是人的内心和外在的宇宙和谐;孟子针对功利主义和君王暴政发出“行仁义”“施仁政”主张;庄子“安时处顺、以无用为大用、尊生”思想体现了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对处于无路可走境遇人们的关怀……合作学习中可充分利用材料,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中传播的人文精神,所展现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可以给学生崇高的震撼:

第一、坦荡浩然,自强不息的精神。《论语》中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面对浑浊的社会现实,不屈不挠的勇于承担;《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正气”。人生在世,必须有所作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社会要有所贡献。

    第二、懂得宽宏感恩。《论语》中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人;人要总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善待他人,感老师之恩,感朋友之恩,感社会之恩。
    第三、中国最讲中庸之道,讲和谐。那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关键的是一种自己心境的和谐。如林语堂先生说,儒家和道家不过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一种属于活动的,有为的,相信的一面;一种属于静观的,怀疑的,惊异的,使生活笼罩着如梦性质的一面。[3]儒家和道家从来就是展现人性的执着追求和智慧谦卑的精神。

    3.3搭建平台,交流互动

有人说,课堂结束的地方,课程才刚刚开始。其实,选修课本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更加立体的认识。为了让这种感受和认识更深远,可以采用校园平台展示和网络平台互动。

校园展示平台,例如可以利用“戏剧人生”“国学经典诵读”等校园展示平台,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将《孔子》《孟子》等话剧搬上舞台.剧本的创作本身就是要学生用历史眼光和现代思想审视古代作品里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批判性地吸收以发展自我[4],我校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戏曲展示活动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消解看学生对经典的距离感,全校性的国学经典故事的演绎锻炼了学生,展示了自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关于诵读认识,国学经典诵读遵循国学本身的规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把“诵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他认为“诵读”的目标是“熟读精思”,其第一步就是“必须成诵”。[4]国学经典的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融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一一描述出来,形成新的创作。这时中华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一种体现。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能够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对国学新的认识。

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传播国学。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借助学校校园网开设主题网络论坛,发表主题帖,可以展示学生完整的对国学认识的文章,和同学们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同时可以引入国学方面的专家,将孩子们的讨论延伸到更广范围。学生通过《先秦诸子选修》较为全面地领悟先秦诸子思想智慧的同时,注意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分析研究人文精神,欣赏总结,利用校园展示平台和网络互动平台交流论辩,在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文化品位。

 

综上所述,注重专题性教学、合作学习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先秦诸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积累古文知识,培养整体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先秦诸子学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浸润和传承国学。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钱穆.论语新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2:12

[2]南怀瑾.中国文化泛言[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15

[3]林语堂.国学拾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9

[4]王伟珍.论语选读教学的另类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2014(4):29

 

李俊玲 中学一级教师 广东省肇庆市市端州区仕贤路肇庆中学

联系电话:0758—2799674

手机:13802853960

联系电子信箱hustjunling@163.com

 


访问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