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国学教育之我见
东莞市长安镇东安小学 崔 雁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国学中的经典,它是智慧的古人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独到而深刻的认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有义务将国学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去。
关键词:国学教育 道德 语文
国学经典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折射着人文光芒,其价值历史悠久而弥新。目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学逐渐热起来,随着这样的热潮不断升温,国学教育在各地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茶。在当今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很多古代诗词,这些诗词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史,而且也不乏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让国学走进小学教育,做好国学教育,针对当前社会对小学国学教育的一些困惑,我想在这里探讨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一、国学教育会不会影响学习
很多家长希望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三字经》、《弟子规》等,从小就培养孩子对传统国学的热情,可是又担心孩子们的成绩。在和家长的接触的很多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心,担心国学教学会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特别是在民办学校更是抽不出时间给学生进行专门的课程教育。更担心国学又不在考试范围,不利于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小学国学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学习。
国学教育能提升小学生是语文综合能力。国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生学习国学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文修养,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尤其是古文知识积累,对他们学习文言文和古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讲到小学五年级《杨氏之子》的时候,对内容的解析翻译和解说,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知识,有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国学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如:《百家姓》、《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目,不仅包括文学历史的知识,对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生活常识也有所涵盖,因此小学国学教育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会有很大帮助。国学教育还可以提高审美趣味,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小学教材中的《唐诗》、《宋词》等经典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同时为小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起到美育的作用。
二、体悟国学古韵经典
诵读经典诗词,是许多学校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现在有些学校非常重视经典诵读的启智与育德功能,经常为了孩子推送经典读物。做一些童心剧场和新闻早班车活动的开展,课前10分钟的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在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于是,还创设了心灵早餐这样一门小课堂,鼓励孩子们用富于儿童气息的方式演绎国学经典,体悟中华传统文化意蕴。
如,在《三字经》配上音乐,编排舞蹈或动作,还可以作为早操是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做早操,感悟国学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开展“国学小先生”征集活动,让他们争相登上小讲台,自信地为大家讲授通俗易懂的国学典故,还与小观众精彩互动;评选“做诚实的人”,在国学小讲堂隆重表彰,鼓励孩子们将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在国学小讲堂吸引了很多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学校可以以一些启蒙学读物作为标准,以及《历代趣味诗词》等国学经典,逐渐走进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认真诵读,感悟其蕴涵的美德,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诠释和演绎。这样的诵读,将传统美德深深得刻在孩子们的心中。现在,孩子们懂得为下班的父母倒上一杯水,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请喝水!”吃完饭后会主动收拾碗筷、清洁桌面和地板。
国学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国学教育要培养理想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品格,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中黄香温席、还学习孔融让梨等小故事是不可多得的德育篇章。这些国学知识的学习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形式多样。小学国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素质。国学里有孔子的为人之道,有老子的处事之道,有荀子的学习之道,有孟子的君臣之道……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国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性。品性就是人性的品格。国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品性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从小就开始培养,而且要作为国学教育的最高目标。王阳明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说:“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仪廉耻为专务。”意思是说古代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较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孩子,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作为专门功课。
三、小学国学教育怎么开展
读国学经典,能提升我们的境界,安顿我们的心灵,锻炼我们高尚的人格,使我们获得无限的智慧。在当前很多人认为小学国学教育就是背背古文,背得越多越好,导致的结果是给学生增加了负担,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小学国学教育怎么开展呢?
选择读物很重要,它是阅读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读得越多,离目标就越远。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进行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小学国学教育要循序渐进。针对国学内容浓缩精炼且韵律明快、郎朗上口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更便捷地掌握相应的内容,以背诵为主的国学教育活动在一线的中小学广泛开展。没错,幼学如漆。学习经典应该从小开始,而且小学阶段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期。所以小学国学教育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不求甚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还要“学而时习之”,常常背诵,克服遗忘曲线。
国学教育形式应该丰富多彩。我们学习国学文化,不是简简单单的去背诵几本国学书籍就是在高国学教育,这样就忽视了对传统文化中经典、艺术、民俗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没有从各个年龄阶段的差异性构建完整的传统文化课堂。我们的国学教育不应该片面地理解为经典诵读,学生诵读内容打都侧重于一些启蒙课本,到现在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个部分。
四、让国学思想充实课堂
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的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何让国学思想更好地融入课堂,兴趣是最大的内驱力,所以课堂上要学会抛砖引玉。如,在教学《棉鞋李的阳光》一文中,顺势渗透了国学的内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学它推崇和谐,所以国学走进课堂,走进小学是势在必行的。
国学浸润课堂能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不增加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专门学科教学和学科渗透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国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可以把国学教学内容编成儿歌,或者改编为适合学生表演的短剧,把民族传统音乐和戏曲融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还可以开设学校特色课程,比如象棋、书法、围棋等。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的文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相信只有努力去寻找国学思想和课堂教学的植入点,教师奖不再是知识的注入者,而是思考力的培养者。小学国学教育任重道远,但功在千秋。
参考文献
【1】刘海艳.浅谈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2】李友唐.谈国学和让小学生从小学国学{J}.教育科学论坛,2006(6)(总第217期)。
【3】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