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记》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肇庆市第十五小学 陈 劲
摘要:《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至今在教育领域中仍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作者在本文将从教学相长、有效教学、激励式评价三个方面来谈谈对《学记》中部分句段的认识与理解,并结合日常实际教学例子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学记》;教学相长;有效教学;激励式评价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论述教育教学的经典著作很多,《学记》是其中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在我国教育界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其研究内容对总结中国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中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为最重要的内容,精辟的论述,为中国的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学记》虽说是古文且只有1181个字,但却衔接紧密,论据详实,以今天的教育教学的眼光来看仍然毫不过时,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新课改的理念,在《学记》中比比皆是,因此重新学习它、认识它,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下面我愿与大家探讨一下《学记》对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启示:
一、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应注重树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应积极学习深造,提升个人素养。
《学记》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这个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无数的实践都证明了教和学两者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深入了解,学生便会发觉科学领域的深与广,越发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贫乏,这便能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对于老师而言,老师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出现新情况而自己又不知如何解答的,这能让老师知道自己学问的不足,很好地激励了老师选择积极深造学习,不断地钻研学问,自身的素质也将得到提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并不是一个单一只是学生或老师参与的过程。
基于这点认识,我认为在现阶段要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应注重树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应积极学习深造,提升个人素养。
目标是人追求进步的一股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了学习目标就等于有了对学习的动力。因此,及时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树立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目标相当重要。老师要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长处、脾气等去指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以鼓励为手段,促使学生能自觉去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便能从中体会到成功来之不易,感受到自身的知识体系还有很多不足,这就能让孩子在“学”的过程中充满前进的动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有一种持之以恒之心,有耐心,有兴趣地学习。如果出现厌学的学生,要及时地与其谈话,使其重拾学习兴趣,继续投入积极的学习氛围当中。他们心中只有学习,没有违纪,营造一个“学”的氛围,那么形成一个学风浓,班风好的班集体便就不难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对于老师而言,应当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增长自身的文化修养。我自己作为语文老师,课外也经常读书,既读文学方面的专业类的书,也喜欢读一些科普类的书,因为我知道,只有平时做好充分的积累,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才能不断拓宽自己文化的视野,提高自身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日常的教学中才能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游刃有余。
“教学相长”的核心强调的是一个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过程,这对于今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将会以它作为衡量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并将努力实践。
二、努力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记》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这段话指出了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错误举措,如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些原因的存在,便使得我们的教育目的无法达到,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没有全面考虑,学生对老师满口怨言,这怎么能使教育有成效呢?
这让我也联想到了身边的一些例子,某些教师上课(特别是公开课),不是把心思用在“教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上,而全花在了“怎么教”才“最出彩”这类问题上,他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味求新,求变,不断去扩充教学容量,增加教学的手段,希望教学能够“出彩”,使整节课看起来相当的“花俏”。其实这样子做并不好,因为一节课里形式太多,程序繁琐,会使一篇本不复杂的课文反倒变得复杂起来了,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过于花俏的教学安排,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偏移,从而把注意全部集中于对加深课文的理解意义不大的其他环节上去,使教学成效自然大打折扣。那怎么才能使教育效果有成效呢?我认为教师要努力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便以语文课为例,一节真正有质量、有效的好课应该是在读、说、写、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然催生出来的,真正扎实地做到“广读、多背、勤写”。只有构建出这样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落实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体现出一节课的有效性教学,关键在于一个“实”字,即是让学生能够学到了什么。因此我们的教学课应做到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只突出主要的步骤并具有预见性、实效性即可。比如落实好“读”的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有感而发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在交流讨论中,教师审时度势地相机点拨和指引等等,这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一节课下来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
如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两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因此,平时我们应该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删繁就简,以课文中的或情感变化、或情节发展、或人物行为、或文章结构为主线,抓住一两个重点内容进行板块式教学。这样做的最大优点在于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了烦琐的串联式提问,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只有构建了有效的教学过程,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最终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点。
三、教师要善用鼓励式的评价,建立具有激励性的管理模式。
《学记》中令我深有感触的还有“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它的意思是: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类型的区别,这以后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他们的优点,帮助学生克服个性上的不足。
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真诚的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起到巩固、调整、校正的作用。学生在学校里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渴望老师能对自己多一些关注,多一点建议,此时,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得当,将影响孩子将来的进步与提高。俗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善用鼓励式的评价来促进孩子的进步,因为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融洽友好的教学气氛。教育工作中,教师应通过肯定的语调、赞许的目光、热情的鼓励、满意的手势鼓舞和激励学生,让学生享受着成功的乐趣。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感受到老师尊重他、关心他、公平地对待他,进而,会在后续学习中表现出强劲的学习势头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我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时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在黑板的左侧设立一个班务栏,上面除了写有名言警句、值日情况等常规内容之外,还有一个板块内容就是“每日好榜样”,这个板块就是为了表扬同学用的,每日我都会更新里面的名字,上榜表扬的人可以是班中的任何一位同学,只要他在昨天,或者之前的某一段时间里的在某个方面有进步的,都能接受表扬。我表扬的范围很广,如学习态度认真的,班级劳动积极参与的,能关心集体的,能帮助同学的,拾金不昧的,诚实守信的......每个被表扬的学生我都会在课堂上讲出他上榜的理由,然后让大家都来学习他的优点。我的这个表扬榜设立以来,受表扬的同学众多,大家的各方面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都争着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期待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班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风正派,学风浓厚,整体的成绩也不断提高。看,这就是鼓励与激励的作用!因此在一个班级中时常鼓励学生,并建立起激励性的管理模式,将很好地达到了教育者的目标要求。
《学记》里包含的教育智慧是无穷尽的,《学记》中的教育理念是丰富而有内涵的。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探索和学习。尽管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这些根本的理论不会失效。牢记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同时结合现实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未来的教育生活中,我将会时时翻看《学记》并仔细思考,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增添一扇智慧的门窗,增添一份前进的勇气。
参考文献
[1]潜苗金译注.学记[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2]李军鹏编著. 优秀班主任八项修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温忠麟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